明古微半导体
MGME SEMICONDUCTOR
碳化硅功率器件+电驱方案
新能源汽车.充电桩.工业电源.光伏储能.电力电子.低空飞行器...
国产碳化硅 就找明古微
技术学院
STUDY
H桥电路(H-Bridge)是一种利用四个开关元件组成的“H”形拓扑结构,能够控制电流双向流动的功率电子电路。它最核心的功能是实现直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和调速,同时也是逆变器(DC-AC变换器)的基础模块,用于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。
核心目标: 控制连接在H桥“桥臂”中间的负载(通常是电机或变压器绕组)两端的电压极性和平均电压大小,从而控制负载电流的方向和大小。
一、基本结构:
四个开关元件 (Q1, Q2, Q3, Q4): 通常是MOSFET或IGBT,有时也用继电器或双极型晶体管。它们分成两组:
左半桥 (左臂): Q1(高侧开关)、Q2(低侧开关)
右半桥 (右臂): Q3(高侧开关)、Q4(低侧开关)
直流电源 (Vdc): 为电路提供能量。
负载 (Load): 连接在两个半桥中点(A点和B点)之间。最常见的是直流电机(M),也可以是电阻、电感、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等。
驱动/控制电路: 产生控制信号,精确控制四个开关的导通和关断状态。必须包含死区时间 (Dead Time)逻辑防止直通短路。
(可选) 续流二极管 (D1, D2, D3, D4): 通常集成在MOSFET或IGBT内部(体二极管),或在外部并联。在开关切换或感性负载电流续流时提供通路,保护开关管并维持电流。
二、工作原理(核心在于开关状态组合):
H桥通过控制四个开关的导通组合,在负载两端(A点和B点之间)产生不同的电压(+Vdc, -Vdc, 0),从而控制流过负载的电流方向和大小。绝对不允许同一半桥的上下两个开关(如Q1和Q2)同时导通,否则会造成电源Vdc直接短路(直通 Shoot-Through),瞬间烧毁开关管!控制电路必须确保这一点,通常通过设置“死区时间”(即一个开关完全关断后,稍等片刻再导通另一个开关)来实现。
以下是H桥的主要工作模式:
1、正转模式(电机顺时针,电流从A到B):
导通开关: Q1 ON, Q4 ON
关断开关: Q2 OFF, Q3 OFF
电流路径: Vdc+ -> Q1 -> A -> Load (A->B) -> B -> Q4 -> Vdc- (地)
负载电压: V_AB = V_A - V_B ≈ Vdc - 0 = +Vdc (假设开关导通压降很小)
效果: 负载(电机)两端施加正向电压(A正B负),电流从A流向B,电机正转。
2、反转模式(电机逆时针,电流从B到A):
导通开关: Q2 ON, Q3 ON
关断开关: Q1 OFF, Q4 OFF
电流路径: Vdc+ -> Q3 -> B -> Load (B->A) -> A -> Q2 -> Vdc- (地)
负载电压: V_AB = V_A - V_B ≈ 0 - Vdc = -Vdc
效果: 负载(电机)两端施加反向电压(A负B正),电流从B流向A,电机反转。
3、刹车/减速模式 (Braking): 让电机快速停止。有两种常用方式:
低侧刹车 (Low-Side Brake):
导通开关: Q2 ON, Q4 ON
关断开关: Q1 OFF, Q3 OFF
电流路径: 电机相当于一个发电机。电流可以通过 A -> Q2 -> 地 -> Q4 -> B或者 B -> D3 -> Vdc+ -> D1 -> A (取决于电流方向和开关状态) 形成回路,将电机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消耗在回路电阻或回馈到电源(如果有再生能力)。
负载电压: V_AB ≈ 0 (A和B都近似接地)。
高侧刹车 (High-Side Brake):
导通开关: Q1 ON, Q3 ON
关断开关: Q2 OFF, Q4 OFF
电流路径: 类似低侧刹车,但电流路径通过 A -> D2 -> 地 -> D4 -> B或 B -> Q3 -> Vdc+ -> Q1 -> A。
负载电压: V_AB ≈ 0 (A和B都近似接Vdc+)。
4、浮动/滑行模式 (Coasting/Off): 让电机自由滑行。
导通开关: 所有开关 OFF (或者只关断驱动电流路径的开关)。
电流路径: 无驱动电流。电机惯性旋转产生的反电动势会使电流通过相应的续流二极管(D2和D3或D1和D4)形成小回路逐渐衰减。
负载电压: V_AB 由电机的反电动势决定。
三、调速原理 (PWM控制):
仅仅实现正反转还不够,通常还需要控制电机的速度或输出功率。这是通过脉宽调制 (PWM)实现的。
方法: 在正转或反转模式下,高速切换其中一个开关(通常是低侧开关Q2或Q4)的导通和关断,而另一个开关(同臂的高侧开关Q1或Q3)保持常通或互补导通。
常用PWM模式 (以正转为例):
1、单PWM模式:
Q1常通。
Q4PWM开关 (高速导通/关断)。
Q2和Q3 常断。
当Q4导通时: 电流路径 Vdc+ -> Q1 -> A -> Load -> B -> Q4 -> 地,V_AB = +Vdc。
当Q4关断时: 电机电感维持电流方向,续流路径:A -> Load -> B -> D3 -> Vdc+ -> D1 -> A (实际通过Q1的体二极管或外部二极管)。此时 V_AB ≈ 0 (忽略二极管压降)。
平均电压: V_avg = D * Vdc (D是Q4的导通占空比)。占空比D越大,平均电压越高,电机转速越快/输出功率越大。
2、互补PWM模式 (更高效,电流纹波更小):
Q1和Q4作为一对 互补PWM开关 (Q1导通时Q4关断,反之亦然,中间有死区时间)。
Q2和Q3 常断。
当Q1导通, Q4关断: V_AB = +Vdc (电流路径同单PWM导通时)。
当Q1关断, Q4导通: V_AB = 0 (电流通过Q4和Q1的体二极管续流,路径:地-> Q4 -> B -> Load -> A -> D1 -> Vdc+)。注意:此时电流方向没变,但能量来自电感释放。
平均电压: 同样是 V_avg = D * Vdc (D是Q1的导通占空比,或Q4关断占空比)。
四、关键技术与挑战:
1、死区时间 (Dead Time): 在切换同一半桥的上下管(如Q1和Q2)时,必须在关断一个开关后,等待一个极短的时间(微秒级)再导通另一个开关。这是为了防止开关管本身的关断延迟导致上下管瞬间同时导通,造成直通短路炸管。死区时间由控制电路(如专用驱动IC或MCU PWM模块)精确产生。
2、体二极管/续流二极管: 在开关关断和切换期间,为感性负载(电机绕组)的电流提供续流通路至关重要。MOSFET/IGBT内部的体二极管通常能满足要求,但在大电流、高频率应用中,外部并联更低VF、更快恢复的肖特基二极管可降低损耗和温升。
3、同步整流 (用于高效应用): 在互补PWM模式中,当电流通过体二极管续流时(如Q1关断Q4导通时的续流路径),二极管压降(约0.7V)会产生显著损耗。使用同步整流技术,在需要续流的时刻主动导通本该关断的低压侧开关(如Q4在续流期间导通代替其体二极管),利用MOSFET的低导通电阻(Rds(on))来降低损耗,大幅提高效率。这需要更复杂的控制逻辑来精确控制四个开关的状态。
4、直通保护 (Shoot-Through Protection): 除了死区时间,硬件上常增加直通检测和保护电路(如比较器监控上下管驱动信号或电流),一旦检测到异常大电流,立即强制关断所有开关管。
5、驱动电路: 高侧开关(Q1, Q3)的驱动需要特殊的电平移位或自举电路(Bootstrap)或隔离电源,因为它们的源极/发射极(S/E极)电位是浮动的(不固定在地)。驱动电路还需提供足够的驱动电流来快速开关功率管,降低开关损耗。
五、应用场景:
1、直流电机驱动: 最经典应用,实现电机的正反转、调速、刹车控制。广泛应用于机器人、电动车窗、风扇、泵、电动工具、无人机等。
步进电机驱动 (全桥驱动): 双极性步进电机通常需要两个H桥(即一个全桥驱动一个绕组)。
2、逆变器 (DC-AC): 单相全桥逆变器本质上就是由两个H桥臂组成(Q1/Q2构成一臂,Q3/Q4构成另一臂)。通过特定的PWM调制策略(如SPWM, SVPWM),控制四个开关的通断,在负载(A-B之间)产生正弦交流电压。这是太阳能逆变器、UPS、变频器等设备的核心。
3、有源负载/电子负载: 控制H桥可以模拟各种负载特性。
4、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: 原理类似逆变器,将音频信号调制为高频PWM方波,经H桥放大后,通过LC滤波器还原成音频信号驱动扬声器,效率极高。
总结:
H桥电路通过精确协调四个开关管(Q1-Q4)的导通与关断状态,实现了对连接在桥臂中点的负载两端电压极性(正转/反转/刹车)和平均电压大小(PWM调速/调功)的灵活控制。其核心在于:
正转: Q1+Q4 ON -> V_AB = +Vdc
反转: Q2+Q3 ON -> V_AB = -Vdc
刹车: Q2+Q4 ON 或 Q1+Q3 ON -> V_AB ≈ 0
调速/调功: 在正转或反转状态下,对其中一个或一对开关进行PWM控制,改变其导通时间占空比D,从而改变负载两端的平均电压 V_avg = D * Vdc(或 -D * Vdc)。
避免同一半桥上下管直通短路是设计和驱动H桥的生命线,必须通过死区时间和可能的保护电路来保证。续流二极管(或同步整流技术)对于安全处理感性负载电流至关重要。H桥是电机驱动和逆变技术的基石,在现代电力电子和运动控制领域应用极其广泛。
SiC MOS